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,香港乳癌基金會一直倡議「及早發現,治療關鍵」,希望婦女們關注乳房健康。最近筆者跟幾位乳癌高危群組的康復者傾談。繼本欄早前分享男性乳癌康復者和患雙側乳癌女士的經歷,這次筆者訪談一位帶有遺傳基因突變的乳癌康復者,若以「驚心動魄」來形容她的經歷並不為過,因為過去近二十年,她一共三次確診乳癌。
「每次知道(患癌),我都有喊和擔心,但我對自己說,把它當成傷風感冒去醫,因為我知道乳癌是有得醫的。」眼前的Carrie(基金會職員稱她為「慧兒班長」),說話温婉,外表美麗,一點也看不出她在抗癌路上起伏跌宕的痕跡。
2006年當她39歲時,有天在洗澡時無意中摸到左邊乳房有一粒小如石仔的硬粒,經檢查後確診是零期的三陰性乳癌,當時她進行了乳房局部切除手術,並進行電療及六次化療。三年後,輪到右邊乳房「出事」了,這次癌腫瘤屬性為HER2型,並擴散至腋下淋巴結,屬於第二期。於是她進行了右邊全乳房切除手術,及腋下淋巴結切除手術。
完成了十年的觀察期,誰知到了2020年,她最初「出事」的左邊乳房,出現了局部性復發,腫瘤屬性仍是三陰性,幸好及早發現,屬於第一期乳癌,未有擴散身體其他部位。這次她進行了左邊全乳房切除手術。
有說「癌症是考驗耐性」,此話一點也不虛。戰勝癌症需要患者有極大的毅力和耐性,這不僅是身體上的考驗,更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挑戰。Carrie經歷了24次化療、30次電療和19次標靶治療,實在需要無限的勇氣才能經得起這些磨練,筆者對她深深的佩服。
由於三次確診乳癌,最後她決定進行基因測試,結果顯示她是帶有BRCA1基因變異,醫生對她說﹕「有80%機會率患上乳癌,有50%機會率患上卵巢癌。」因為這樣,她把心一橫,除了切除「出事」的左邊乳房,連同子宮和卵巢也切除。她說﹕「我不想放個計時炸彈在身上」。
BRCA基因主要指BRCA1及BRCA2兩個基因,它們分別指導BRCA1及BRCA2蛋白形成,而這兩種蛋白負責修復斷裂的DNA,具有腫瘤抑制功能。一旦BRCA基因出現突變,患上乳癌、卵巢癌、前列腺癌等癌症會較一般人高,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罹患癌症。
Carrie沒有打算為女兒進行基因測試,因為不想女兒承受不必要的壓力。其實無論是否進行基因測試,她都會教導女兒乳房健康的知識,到了她35歲左右,年年做身體檢查,並定期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,因為她知道定期乳檢的重要性。
政府早前推出第二階段乳癌篩查先導計劃,資助高風險婦女接受乳癌篩查,包括帶有特定基因突變(例如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),或有強烈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人士。香港乳癌基金會是先導計劃的服務提供者之一,如欲了解詳情,可瀏覽﹕https://www.hkbcf.org/zh/breast_health_centre/main/1273/,或致電31437333查詢。
(本欄逢星期四刊登)
撰文:
霍何綺華博士
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
欄名: 乳過天晴